近日,教育部发布了《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公告》,需要各高校严格实行自主招生政策,严格控制招生规模,高校要在上一年录取人数基础上适度压缩招生名额,宁缺毋滥。
“严”字开道,贯穿一直。
从严格报考条件,到严格拟定录取标准;
从严格控制招生规模,到严格确定招生专业介绍
……
教育部发布的这一公告,最叫人关注的就是通篇围绕“严”字拓展工作,招生的每个环节、每个层面都需要做到严格。
严需要、高标准、强监管,这一公告堪称“史上最严的高校自主招生规定”。
严一点,才能让有水平的学生崭露头角。
大家都知道,自主招生的主要对象是具备学科专长和革新潜质的出色学生。
换言之,有没学科专长和革新潜质不是自己说了算,得有真才实学,有可验证和佐证的真本事,有符合需要的高素质。
招生严一点,不是故意“刁难”这类有才华有潜力的学生,更不是堵死他们进入名校的“特殊”途径,而是对他们更负责,防范一些名不符实的学生浑水摸鱼。
严一点,更能让自主招生规范更有公信力。
客观地看,高校自主招生的规范初衷值得激赏,所获得效果也遭到多方好评,但自主招生关乎高考考试公平,而高考考试公平备受关注,任何一丁点的猫腻都会引起轩然大波。
在这种背景下,颁布新规,通过严格的规范安排确保高校自主招生不偏离轨道,更不可以出现问题,无疑既契合了深层的民意诉求,也对完善自主招生规范大有裨益。
严一点,可更好维护有关高校和中学的声誉。
自主招生规范,可使多方受益,譬如被招收的学生、学生所在的中学和实行自主招生的高校等等。
新规强调严格,各项程序得到落实,高素质的学生获得资格,实至名归,中学和高校便各得其所。
不然,假如有关中学弄虚作假,一旦被查,势必付出沉重代价,这对学校形象极为不利。
而有关高校假如暗箱操作,招收关系户,后果也不言自明。